文昌集团:读完需要2分钟,速读仅需 1 分钟。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进了翰林院,十一岁的王阳明离开了浙江,和全家一起搬到了北京。第二年,王阳明入塾就学,真正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虽说王阳明十二岁才开始系统地研读四书五经,但他远远高于其他同龄人的领悟能力,常常让老师们惊讶不已。然而王阳明注定既是一个天才儿童,也是一个“问题儿童”。
顽劣的王阳明为什么突然有一天竟然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代圣人,时常被“叫家长”的王华,为什么听闻自己的儿子终于改邪归正,要读书做圣贤,却仍然高兴不起来。
一起来追随一代“心学”宗师的脚步,领悟“知行合一”的智慧,体味“我心光明”的豪情。
在古代,师道尊严,学生是被提问的对象,少有人主动提问,而有一日,王阳明上来就提问了一个问题,让先生也是一愣,问题为何?“何为第一等事?”
而他的回答更是让先生哭笑不得,是怎么回答的呢?“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人生的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做圣人。
一个高大上的问题,不赞同先生的回复,语出惊人的回答。当时的王阳明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小朋友。
王华家庭作为一个文臣世家,书香门第,肯定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研读圣贤书,读儒家经典,但是小王阳明为一句“为万世开太平”,一心只为做圣人,天天带着一群小朋友排兵布阵、舞刀弄枪,这让他老子很是生气。
父子二人就此展开争辩,而他们的那一番对白,简直让他的父亲王华气不打一处来,小王阳明也只能在他爷爷的庇护下才得以免遭皮肉之苦。
父亲王华希望自己的儿子读圣贤、读儒家经典,而儿子王阳明却是对象棋着迷,整日研究象棋,研究棋谱,这让王华甚是生气,就将他的象棋、棋谱全部扔进了河里,要求王阳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王华也是一代天才,教诗书,考状元,做帝师,他所代表了宋明理学所能塑造出来的完美知识分子的典范,而王阳明的心学后来就是要打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制,这就注定二者之间的碰撞。
而此阶段王阳明的母亲去世,对他的影响着实不小,而后来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下回分解。
谢谢阅读
文昌·泰安里
约92-162㎡精英时尚住区
文昌地产2020精品力作
项目地址:榆林市建榆路西、泰安路北(市财政局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