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读书会
2023年第27期(总第136期)
《中国史话》-明朝
大明帝国在1368年横空出世,它的出现让中华文明再一次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不论是厚重广博的《永乐大典》,还是举世惊叹的郑和下西洋,大明王朝上承宋元时代精神,留下了近三百载光辉灿烂的文明印迹。
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为了巩固政权,一登基就开始对手握兵权的诸王叔展开削藩之策,一场大明皇室内的叔侄大战拉开帷幕。朱棣在登基之后,下西洋、制大典又遇到了怎样的阻碍?
01
燕王起兵
靖难之役
朱允炆为了巩固政权,开始削藩,燕王朱棣感受到了威胁,于是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从南京起兵,进军北京,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智慧,推翻了建文朝的统治,夺取了皇位。其夺取皇位的理由有二:
①认为自己的身份理应继承皇位
关于朱棣的身世一直是个谜,有人说是马皇后所生,有人说是碽妃所生,也有人说是元妃所生,还有人说是高丽妃所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马皇后不是朱棣的生母,他修改了所有关于生母的史料记载,只为使得自己夺取皇位的合法性。
②建文帝削藩,要灭掉自己
面对建文帝的削藩,燕王也早有准备,首先在投降的蒙古军中募集自己的军队,其次因为自己的三个儿子在京城当人质,他便装病装疯,骗取建文帝的信任,当自己的儿子回到身边的时候,便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领兵南下,一路杀到京城。朱允炆在大火中消失不见。
建文朝兵败的原因有:
朝廷将领无能
朱棣敢于冒险
朱棣善于使诈
皇帝心慈手软
朝廷决策失误
朱棣决策正确
02
下西洋与制大典
郑和下西洋
朱棣在登基之后,励精图治、提倡文教。明永乐三年任命郑和“钦差总兵太监”,下南洋,去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寻找消失的建文帝,而这基本上不成立,有如下原因:
时间跨度太大,郑和前后总共七次下西洋,不可能只为找建文帝;
空间跨度太大,建文帝不可能到达北非、东非一带;
另外有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建文帝在国内;
前期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剿灭海盗,后期一直到赤道附近,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西方各国宣传中华文明和在沿途各国展开贸易。
编制《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一共有11095册,有3.7亿左右的字,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集,内容丰富,装帧豪华。
①解缙
朱棣起初令有“天下第一才子”之称的解缙主持编纂,因为解缙此前曾编写了《明太祖实录》等深得朱棣喜欢。但是解缙在编纂《永乐大典》时却没有当回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初稿《文献大成》,但是朱棣大为不满,因为和他心中所想相差太远。
②姚广孝
朱棣后又令姚广孝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两千多人,历时三年,这部巨作终于编制完成,但是这部巨作却被束之高阁,收藏在紫禁城的文楼中,对此书感兴趣的文人和学者无权翻阅,经历朝代变化,列强掠夺之后,只剩64册,而且现存世的都是翻抄本,正本的下落一直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