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现存305篇,分《风》160篇,出自各地的民歌;《雅》105篇,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颂》40篇,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诗经》作为礼乐文明的精神之花,记载着先民对社会生活的歌唱,书写了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求真、向善、达美的共同心声。
相传孔子整理三百零五篇诗歌,将其写成《诗》,本期内容以“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传《毛诗》的视角,演绎《诗经》的故事。
古人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百姓看到什么就歌什么。所以在《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生活的样子,我们也可以看到祖先的精神世界。
PART01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幽风·七月》
西汉初期,毛苌在河间一带传诗,在他的影响下当地人皆善《诗》。
战国末期,鲁国战争不断,生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毛亨是一个孤儿,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被赵父所救,收养于家中,教其学《诗》。
赵父曾带领诸多学子学诗,而《七月》就是描述百姓一年的劳作,有劳动才会有丰收的画面,毛亨一直跟随赵父学《诗》至青年时期。
PART02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秦风·无衣》
战国末期,楚国侵略鲁国,热血男儿,自当挺身而出,应当报效国家。毛亨应征入伍,守卫家园,在战场上体验了生离死别,随行的一众师兄皆为护他而死。
从战场回来之后,家园已是断垣残壁,亲人均死于乱兵劫掠。从此再次成为一个孤儿,四处躲避战乱,也正因此得以在四方游学。直至遇见毛苌,才有了寻找安定家园的想法。
《无衣》正是体现了战争时期战士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是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PART03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大雅·生民》
毛亨与毛苌一起寻得落脚之地后,结庐修书,开荒种地。毛亨带领一众弟子开垦荒地,改善田地,在耕作间、在休息时、在收获时……教人学《诗》。
毛苌在其影响下,也成为了传《诗》的继承人。
《生民》便是形象的描述了后稷教人耕种的画面,反映出当时的农业生产的情况。
《诗经》是礼乐之文、德义之府、也是心灵之歌,民族回首,必见《诗经》。